益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卢静通讯员 钟晓安 黄霖
(资料图片)
夏日的桃江县马迹塘镇,阳光洒遍蜿蜒起伏的山岭,漫山遍野的翠竹生意盎然。6月12日,记者走进马迹塘镇益阳仑村——一个以发展竹笋产业而闻名的山村,浓浓绿意扑面而来,竹影摇曳,枝叶婆娑,带给人清新的凉爽。沿着新修的草沙路在竹林里穿行,爬到一个山坡的尽头,一座现代化的笋竹加工厂赫然跃入眼帘,负责人何震正指挥工人将竹笋打包。
在当地,何震是成功的回乡创业青年,人称“电商大王”。这位80后小伙,带领村民将笋竹产业链建在大山里,村民挑上“金扁担”,把一担担加工后的竹笋装上车,络绎不绝驶向全国各地的市场,富裕了一方百姓。
回家乡 谋创业 网售闯出了新天地
马迹塘镇属于桃江西部乡镇,过去益阳仑村路途遥远,山路崎岖,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前几年,马迹塘镇因地制宜,主打笋竹产业发展。益阳仑村村两委找到在外地从事超市配送工作的何震,希望他回乡创业,带领村里发展产业。
2017年年底,何震邀请3位合伙人进村,决定先从手工蛋卷加工业做起,但因种种不顺,没有成功。合伙人可以撤,但何震没有退路,只得硬着头直接进入竹笋加工行当。
一切从零起步,何震盘下村里一闲置的破旧房产,改造成笋竹粗加工厂。2018年3月,他打开大门,向村民收购新笋。但是开张好几天,硬是没有人送笋上门。“村民穷怕了,根本不相信挖竹笋能赚钱。”这点事难不倒何震,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将一摞摞现金摆在厂门口的桌子上,声言送笋上门就给现钱。这下有人信了,上山挖了新笋送了过来。不管笋的品质大小如何,何震都全盘收下,现场过秤支付笋钱,车间里终于响起了机器的声音。
好景不长,正当何震一步步熟悉笋竹两用林的培育技术和竹笋加工技巧时,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 跌入了低谷,竹笋成品囤满了仓库,根本就销不动。何震愁得饭吃不好、觉睡不着,人都瘦了。
桃江县是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在村里联村的县农业农村局干部建议何震试试线上销售。何震带着2000多件价值60多万元的成品,找到做电商的朋友,挂在淘宝上,两人在一间小屋里没日没夜倒腾,一番操作下来,谁也没想到:竟然卖出了100多万元!初尝甜头的何震,从此开启了他的电商之路。
建仓储 搞发明 小竹笋打开大市场
目前,淘宝美味湖南特产店铺排行榜上,何震的“亿湘缘竹笋”排名第三,竹笋类排第一。何震的电商销售分自营电商和社区电商,自营电商目前销售年报(从上年销季始至第二年销季前)达到1200万元。
社区电商是何震重点发展的领域,他在四川、江西等多个省份独立拥有14个仓储,与武汉、顺德等城市合作的也有10多个,迈进了美团、多多卖菜等平台,平均每个仓储高峰期每天销售量达到7000多份。随着仓储的增加,今年社区电商销售额达到了2000多万元,同比增长1.5倍。“农产品电商,不是简单地把农产品‘搬’到网上,关键是要推动产业升级。”说起自己的生意经,何震滔滔不绝,电商可以带动竹笋产业标准化建设,推动企业完善生产、流通和销售全流程数字化供应链,可以提升产品附加值,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
围绕竹笋加工自动化,针对不同问题,何震作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独创成果,先后获得22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有16项,随着各项发明专利的投入使用,公司各个环节的成本大幅下降。
何震还发现,受竹笋规格、形状、市场价格等因素影响,竹笋浪费率高达30%,如果将规格小的笋做成罐头笋,将切片中形状不好看的笋做成复水笋,可以大大提高竹笋的附加值。去年10月,他和马迹塘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在竹笋产业园新建一个笋美人竹笋产业园,扩建粗加工、复水笋、罐头笋加工3条现代化智能生产线,并以产业园为核心,与周边农户和合作社签订协议,预计每年可收笋500多万公斤。
经过几年的发展,益阳仑村里一栋栋小洋楼拔地而起,一辆辆小车在山里穿梭。“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多的月收入有5000多元,一到挖笋季,勤快的村民可增收上万元,村里基础设施也在逐步改善,我们真正享受到了绿水青山的生态福利。”益阳仑村村干部王建军说。
南山村与安化大福接壤,由于交通偏僻,劳动力外流,缺乏发展活力。但与何震的公司结成供销利益共同体后,今年村集体合作社成功收笋70余万公斤,比去年增加了20多万公斤,村民直接获利17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与龙头企业合作,解决技术、销售等问题,形成‘村民抓竹林培育+村集体抓初加工建设+龙头企业抓销售’的产业发展模式,合理分配产业链资源,盘活了潜力。”村党总支部书记肖忠说,与何震合作后,竹笋初加工生产线建在村委旁,修建笋榨49个,年加工鲜笋能力达100万公斤。
以往每年春季,桃江县各地笋农要将鲜笋送到马迹塘镇几家大型竹笋加工厂,路上时间长,鲜笋发酸影响品质和价格,不得不低价交给笋贩子。为了最大限度保障笋农利益,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何震谋篇布局,和当地多个竹笋基础好的村签订发展合作协议,将粗加工生产线建在村里,不但减少村民的奔波,为村集体增收,还可以统一培育和加工技术,提高竹笋品质,实现企业和村集体、村民“三赢”。
目前,当地和何震长期合作的已有7个村,这几天,连安化县、常德市等周边县市都有村干部上门取经,希望结成利益共同体。合作形式多元化,或直接收购压榨笋成品,或帮建加工线、提供技术,当地竹笋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标签:
上一篇 : 全球最新:防溺水安全知识宣讲守护一夏
下一篇 : 最后一页
3月16日,盛和资源(600392)副总经理毛韶春、黄厚兵,财务总监夏兰田,董秘郭晓雷,通过上交所集中竞价交...
2022年3月15日,这是继1983年以来的第40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消协组织围绕共促消费公平消费维权年主题...
首批金控牌照的归属出炉,两家公司拿到许可证。3月17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已批准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
时隔半月之久,西宁市城北区逐步推动复工复产,往日的生机活力被渐渐寻回,牛肉面红油飘香、包子铺炊烟...
音乐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事业。英国音乐人亚当(Adam)告诉记者,在中国的十几年里,...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南舞蹈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5786号-52 联系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