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膜行业市场到底怎么样?如果说传统工业制品是用磨具磨料这个工业“牙齿”啃出来的,那么精细工业用品就是用“面膜”保养出来的。在四川省三台县固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固锐实业),记者有幸参观了这样一张精工“面膜”。
一张厚度仅为0.15毫米的薄膜,细看有数百亿颗微米级的磨料颗粒粘附其上——这是聚酯砂膜,一种高精度打磨工件,在工业制成品尤其是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就是这张打磨精度达到0.1微米、接近一根头发丝的千分之一的“砂纸”,过去长期依赖进口。而现在,我国企业围绕聚酯砂膜等薄膜砂产品已自主研发形成了7项授权专利,并形成了完备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资料图)
目前,面膜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统计,我国目前共有超4,300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包含“面膜”,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面膜相关企业。从注册资本来看,54.18%面膜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人民币以内。在地域分布上,广东省面膜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之首,拥有1,400余家企业,占全国该类企业总量的33.15%。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6年中国面膜市场深度调查研究报告》分析:
面膜行业市场分析
随着居民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对美的追求也不断提高,因此,人们也更加注重对皮肤的护理。面膜则是其中的一块大蛋糕。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面膜市场之一,也拥有最成熟的消费者。数据显示,中国面膜市场规模和渗透率逐年攀升,2021年市场规模达451.8亿元。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2月在天猫平台上,面膜相关产品的月销量超过一千万件,环比增长约68%;月销售额将近18亿,环比增长约14%。从数据来看,面膜市场的总体体量还是比较大的。
面膜是护肤品的一种品类,主要原理是利用覆盖在脸部的短暂时间,通过面膜对皮肤的包裹,暂时隔离外界的空气与污染,使皮肤角质层得到面膜内所含的水分、保湿剂、营养剂等的补充。
面膜产业链覆盖上游原材料、包装,中游为面膜品牌方,下游渠道,再到消费者。伴随着面膜行业的快速发展,代工厂商、代运营商也逐渐成为了面膜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面膜代工厂商与品牌方的合作方式主要为OEM、ODM模式。
从增长情况可以看出,国内面膜市场仍是一个高占比、高增长、高潜力市场。数据显示,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下,2022年我国面膜相关新增备案数仍达2.7万条,位列新增备案数量第二位,可谓是新品迭出。
目前,国内面膜市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为主,其中线上市场增长尤为稳健,2022年面膜线上市场规模已达370.61亿元。具体到平台而言,虽然包括淘宝、天猫在内的阿里系平台仍占据55.7%的核心市场份额,但天猫平台面膜市场规模已连续两年呈下降趋势,取而代之的是以直播电商为引领的抖音平台。《白皮书》数据显示,2022年抖音面膜市场规模达132亿元,同比增长63%,已然超越了天猫等传统电商平台,成为不少新锐品牌的突围地。
当然,正在进行市场突围的不仅仅是新锐品牌,国货面膜品牌在国内面膜市场的占比也在不断增长,2022年面膜GMVTOP20品牌中,就包含了11个国货品牌,总GMV在TOP20品牌中占比达50.8%,其中囊括珀莱雅、自然堂、薇诺娜、欧诗漫等众多知名国货品牌。
作为一个高渗透率的品类,面膜市场中入局的品牌较多,因此其市场竞争也较大。根据2月份天猫平台上的品牌销额数据可知,销额TOP10品牌依次为可丽金、珀莱雅、科颜氏、赫罗兰、自然堂、相宜本草、欧莱雅、zcg、婵茜和蒂佳婷。
从2月份的产品销量上来看,除可丽金品牌外,其他品牌的销量环比来看均呈增长趋势。不过,虽然2月份可丽金品牌的销量较1月份有所下降,但总的来说,品牌整体的销售表现仍是比较领先的,2月份的月销量突破7亿元,市占率也超过40%。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面膜市场集中度并不高,TOP20品牌的市占率仅28.43%,品牌竞争激烈。尤其在化妆品新条例实施之后,产品的备案要求更加严格,在此竞争环境下,优质的上游厂商对于产品而言至关重要,这也给更多优质生产厂商带来了发展机遇。
目前,国内主流知名面膜代加工工厂包括诺斯贝尔、广东欧佩、广州疆漫、广州芭薇等,而诺斯贝尔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全球四大化妆品odm企业之一,诺斯贝尔目前已搭建起生物技术、制剂技术和AI技术三大技术平台,拥有超5000m²的国际标准配置研发中心,面膜日产能超650万片,其合作品牌数和产品总数在国内各工厂中更是排名第一。
根据品牌评价以及销量评选出了2022年牛奶面膜十大品牌排行榜,前十名分别是赫拉/Hola、韩婵/HCHANA、纽西之谜/geoskincare、碧素堂/BISUTANG、美丽蓓菲/BeautyBuffet、美即/MG、丽得姿/LEADERS、粉嫩公主、韩美肌/HOMER、娜馨 。
从产品价格段来看,成交量较高的产品价格普遍集中在50元-258元之间。不过,面膜市场也正逐步朝高端化趋势发展,从下图价格段在259元及以上这一区间产品的品牌销量TOP10榜单中可以看出,各品牌的销量环比几乎均呈增长趋势,尤其是相宜本草、佰草集、博乐达和欧莱雅等品牌增速迅猛。
根据预测,2021年我国面膜市场容量将达到280.1亿元;根据数据显示,中国面膜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约300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约400亿元,增长比例达到33%;面膜从2012年开始迅猛发展,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到2016年整个中国面膜市场规模已达500亿元。目前来看,面膜已经是中国唯一能够挑战国际大牌的化妆品品类。根据资料显示,预测2024年国产面膜市场规模将突破600亿元。
面膜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升,消费升级成为大势所趋。在美容保养的理念深入下,面膜作为护肤品中的重要子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特别是近十年来欧美化妆品大牌对于国内市场的持续投入和培育以及国内淘系品牌不断发力,国内消费者已经逐渐将面膜作为快速补充面部营养的保养品。
就目前而言,面膜市场不论是从产品形态、功效还是用户需求角度,都还有更多可能性等待被挖掘,《白皮书》也根据当前的市场反馈,从需求概念、技术创新、膜布发展、功效成分四个方面出发,提出面膜发展的四大趋势,为行业解锁新发展方向。
从需求概念来看,消费者的需求朝着精细化、场景化发展。《白皮书》指出,由于不同年龄层用户对抗老需求有很大差异,因此可针对不同年龄层推出具有不同功效和不同成分的分龄面膜;此外,还可以针对护肤周期的不同阶段推出皮肤循环面膜,打造面膜周期性护理。
在使用场景方面,《白皮书》发现2022年关于熬夜的声量增长近94%,熬夜急救面膜和肌肤修护面膜成为不少熬夜党的标配,因此熬夜修护、平衡微生态屏障、调解昼夜节律将成为面膜的一大趋势。
当前,补水保湿作为面膜最基础的卖点,相关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依旧庞大,从热销商品榜单中可以看出,在热销商品TOP10中,大部分产品的主打卖点均为补水保湿。
不过,不局限于补水保湿等基础功效,如今抗皱紧致、清洁控油、修护、收缩毛孔等更高阶的卖点也很受市场欢迎,如ZCG的该款“去黄抗皱紧致”面膜的月销量超过12万件,销额也超过1700万元。
因此,对于品牌来说,对于此类更高阶功效面膜的成分创新、技术攻克也有利于品牌做出差异化产品,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基础功效的补水保湿面膜依旧是消费者的核心消费目标,创新场景类睡眠面膜热度正在飙升面膜市场朝高端化方向发展,涂抹式面膜的发展上限极高以核心有效成分技术迭代与天然作物提取物为主要创新方向成分创新内卷,膜布创新打造差异为发展新趋势敏感肌护肤市场庞大,皮肤屏障问题受关注,护肤界微生态概念兴起。
想了解更多关于行业专业数据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出版的报告《2022-2026年中国面膜市场深度调查研究报告》。
标签:
上一篇 : 全新奇瑞瑞虎9上市,售价15.29-20.99万元
下一篇 : 最后一页
3月16日,盛和资源(600392)副总经理毛韶春、黄厚兵,财务总监夏兰田,董秘郭晓雷,通过上交所集中竞价交...
2022年3月15日,这是继1983年以来的第40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消协组织围绕共促消费公平消费维权年主题...
首批金控牌照的归属出炉,两家公司拿到许可证。3月17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已批准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
时隔半月之久,西宁市城北区逐步推动复工复产,往日的生机活力被渐渐寻回,牛肉面红油飘香、包子铺炊烟...
音乐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事业。英国音乐人亚当(Adam)告诉记者,在中国的十几年里,...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南舞蹈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5786号-52 联系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